近,國內家電連鎖巨頭紛紛發布2018空調行業白皮書,無論哪個版本都預測2011年空調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,同時變頻空調將成為2011的主導市場的重要力量。筆者以為變頻作為發展方向是肯定的,但是變頻市場集中在一級市場,制約變頻發展的因素還不少,目前還不能真正成為主流,選擇定頻還是變頻一定要順勢而為,刻意打壓變頻或者定頻都是不可取得。
作為發展方向變頻毋庸置疑 變頻目前持續升溫絕不是偶然的,從其發展歷程上我們不難看出,變頻空調早在上個世紀中期被引進國內,海信曾經扛起過變頻的大旗,只不過時機不成熟而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罷了。而美的則是抓住了市場消費升級的契機,掀起了新一輪的變頻熱潮。也正是通過率先介入變頻,不僅縮小了與競爭對手格力的差距,而且改變原來的跟隨戰略為主動出擊。美的為什么會以變頻作為突破口,就是因為變頻代表了空調今后的發展方向。 為什么說變頻空調是發展的方向呢?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。一是變頻產品確實具有節能性。變頻與定頻大的區別,在于省電。變頻空調在啟動時以高頻運轉,這樣可以使房間溫度迅速達到設定的溫度;當快要達到設定的溫度時,壓縮機將以低轉速運轉,使房間溫度保持在設定值左右,這樣就可以避免空調頻繁開停機而費電。所以,長時間使用變頻空調要比定頻空調省電。 二是變頻產品的舒適性非常明顯。與定頻空調相比,變頻空調的舒適性應該是其大的優勢。因為變頻空調在啟動運轉后,會根據設定的溫度自動調控壓縮機運轉的速度,以保持室內溫度相對恒定在設定范圍內,不像定頻機那樣依靠頻繁的停開機實現溫度調節。因此,在舒適性上定頻肯定無法與變頻機相比。 三是使用方式逐步與變頻的節能方式吻合。以往大家在談到變頻受到限制時,提出的重要理由就是國內多數消費者的使用方式不適合變頻。理由在于,變頻節能是在長時間使用時才能夠體現出來,而國內消費者在室內會根據需求頻繁開關機,這樣的使用變頻的節能優勢不僅不能體現出來,而且頻繁開機不僅不能節省用電,反而會造成瞬間電流過大而浪費電。而頻繁開關機是因為消費者經濟實力不足,想通過關機來實現節電。不同的是,現在國內居民的消費水平大幅提高,并且科學界點的意識也有所提升,在空調的使用方式上逐步有利于變頻產品的普及使用。 四是發達國家普及變頻的示范效應。在發達國家變頻產品的普及率很高,這一點我們從國內出口產品中變頻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來。據有關資料顯示,在空調出口產品中70%以上是變頻產品。特別是在變頻空調的發源地日本,變頻產品的普及率高達95%以上。當然這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的鼓勵與政策扶持。既然發達國家都把變頻空調作為主流,這種示范效應一定會體現在國內消費上。 綜上所述,不論是從技術的先進行上講,還是從市場炒作的角度上講,變頻作為長遠發展方向已經是是非明確的。不論是上有配套企業、整機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,都應該為行業產品轉型到變頻做好準備,抓住行業產品升級轉型的機遇發展壯大。
成為主流還有很多制約條件 在國內市場,雖說變頻發展速度很快,但從絕對量上來說,目前僅占市場的30%左右,還無發說是已經成為主流,畢竟定頻依然占據市場超過2/3的比例。變頻在短期內還無法成為主流,這是受很多客觀因素限制所造成的。 首先是沒有明確政策扶持。盡管這兩年來變頻增長速度很快,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,唱主角的并不是政府與權威機構,仍然是制造企業在做推手。早些年是海信在唱獨角戲,卻始終是曲高和寡、形單只影。隨著市場的變遷,對舒適性、節能性要求較高的消費者比例大幅上升,行業領軍品牌美的才提出全面推廣變頻,不甘落后的龍頭品牌格力也才進行了跟進。但這些都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行為,并沒有得到政府在資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。我們從家電下鄉、節能惠民等政策上就可以看出,政府補貼的主要還是定頻產品,變頻入選補貼的目錄的比例很小。在政府政策沒有明確轉變的情況下,變頻要想占據主流地位難度是非常大。 其次是壓縮機配套的限制。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壓縮機廠家市場人員介紹,他們廠的變頻壓機比例在20~25%之間,而壓縮機行業的變頻產品平均比例在20%上下。他認為,壓縮機廠家不是不愿意生產變頻壓機,主要是受制于生產線的限制。壓縮機廠近幾年都在改造或上馬變頻生產線,但上馬與改造需要資金與時間,不是說上就能上得了的。更重要的一點是壓縮機廠都是按照訂單來生產的,雖然市場對變頻的宣傳如火如荼,但廠家在下變頻壓機的訂單比例平均超不過30%。作為整機制造企業來說,也不是不想多要變頻壓縮機,但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市場上現在什么樣產品適銷,政策扶持什么樣的產品。由此可以看出,壓縮機也是變頻普及的一大掣肘。 三是價格因素對消費選擇的抑制。中國目前是全球大的空調消費國,但是如此之大的消費群體中,普及型的中低端消費者還是占據了絕大多數。對于中低端消費者來說是否購買與否,其大的決定因素就在于價格。而變頻相對與定頻來說,在價格上不僅不占據優勢,而且像家電下鄉這樣的活動中又得不到政府補貼,自然對那些中低端消費者形不成購買的吸引力。 而且上述的這些因素都不是在短期內能夠消除,除了政策是嬗變的外,其他因素都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,其中壓縮機供應是一個短期難以打破的瓶頸。
順勢而為定頻變頻都不放棄 變頻作為空調的發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,但制約條件現在也是顯而易見的。因此,空調市場主流從定頻過渡到變頻就需要時日,需要逐步解決與改善那些制約的條件,只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,才是變頻產品真正占據主流市場的時候。 現在市場上對變頻的宣傳明顯要高過定頻,仔細分析的話不難發現,這既符合當前市場競爭的需要,又找到了市場炒作的主題。為什么在變頻產品僅占市場30%左右的份額情況下,變頻會成為市場宣傳的主基調呢?筆者認為,一來從發展方向上來說,拿變頻說事就意味著你在技術上處于領先地步,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與提升;二來主流品牌已經在變頻上發力,作為其他品牌如果沒有聲音,那么肯定會給市場造成落伍的感覺。那么這種屈從效應就助推了變頻的升溫。 具體到行業兩大龍頭品牌上,美的以往都是采用跟隨策略,要想超越格力必須要有一個點。而這個點就選擇了變頻。因為以往變頻并不是格力的強項,美的選擇變頻是一種彎道超越的戰術。事實上,美的的策略非常成功,從2008年開始打出變頻牌,立馬就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,在國內市場縮小甚至已經趕上格力。而格力也不愿意在輸在未來上,也迅速作出回應。一方面宣布與大金合作生產變頻壓機;另一方面打出“掌握變頻核心科技”來應對。兩大品牌在變頻上的斗法,實際效果都是在助推變頻的普及。 那么諸多制造企業在選擇生產與推廣變頻與定頻產品時,就有一個科學選擇搭配的問題。在生產方面,既要考慮配套另配件特別是壓縮機的供應,還要考慮的制造的成本問題。在變頻壓縮機配套沒有完全解決的情況下,不可以把生產全部壓在變頻上,否則一旦壓縮機供應不上,就有可能出現無貨可賣的局面。在推廣方面,要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,關注需求的變化。如果政策沒有大的變化,千萬不可忽視定頻產品,更不可徹底拋棄定頻產品。特別是要把市場宣傳與實際需求區別開來,不可以被市場宣傳左右了既定的發展戰略。 另外,在市場上也要有所區別。一二級市場屬于相對超前的高端市場,變頻作為發展的方向,首先應該在這一市場普及。因此,廠家在產品布局上,可以把一二級市場作為推廣變頻的主戰場。三四級市場目前屬于普及型市場,對于價格的要求比較高,畢竟定頻產品在價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,同時又有政府諸如家電下鄉之類的補貼。這樣就可以在產品布局上把定頻產品作為三四級市場普及的主力軍。 特別要提出的是,如果說變頻取代定頻是一個必然的話,但也不是一步到位,而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。不顧客觀實際,勉強或者硬上的話,損害的則是長遠發展戰略。因此,變頻普及需要提升到企業整體發展的戰略上來審視,需要等待全面普及的時機與契機。而且過渡期考驗的是一個企業智慧與耐心,盲目跟風往往會顧此失彼、得不償失。
|